05月14日 星期二
党风廉政信箱
中文 English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综合新闻

瑞士专家来校讲授案例教学的理论与方法

发布时间:2005-12-21

——北京市第三期师资培训班结业

12月3日,由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党校联合举办的北京市第3期师资培训班结业。这期培训班自始至终得到了中组部干部培训中心的悉心指导、大力支持和全程参与,邀请中国与瑞士TOT培训合作项目的瑞士专家前来授课,培训内容为案例研究方法的理论背景和教学运用。
出席结业式的领导有中组部干部培训中心副局级巡视员王文才,市委党校副校长刘阳,结业式由市委党校教务处处长周春明主持。
王文才指出,这次培训项目组织有序,准备充分,英文原始材料得到及时翻译和发放,项目完成得非常圆满成功。参加者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讨论,求知欲高,提出和思考的问题深刻,充分体现了富有朝气的中国培训者形象。王文才强调,中央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号召和要求,这其实也是对我们培训工作提出的挑战。我们应当加大案例教学的力度,应对面临的挑战。美国开展案例研究和教学已有近90年的历史,中国的案例教学虽然起步较晚,但“不怕慢,只怕站”,我们培训工作者应当行动起来,甘当传播案例教学和案例研究的“火种”、“推进器”,力争全面提高我国干部培训的能力和水平。
刘阳在讲话中首先感谢两位瑞士专家的执教,感谢全体学员的积极参与以及项目小组和相关部门的努力工作,尤其感谢中组部培训中心主动提供培训项目并全程跟踪指导。刘阳要求全体学员学以致用,争取用半年左右的时间,结合每个人的工作实际,编写出有特色的教学案例,在2006年6月,全体学员带着自编的案例和教学体验回到课堂,举行以案例写作和运用为主题的再培训,力争在案例的编写和教学方面作出成绩。刘阳还对推进案例教学工作提出三点希望:一是要有紧迫感,知难而进;二是要把外国的理论和经验本土化,积极探索适合我市干部培训特点的案例教学模式;三是要立足于现有条件,充分用好已有的政策,共同努力,促进案例教学工作的开展。
北京市第3期师资培训班共有学员32名,主要来自北京市党校系统和中组部干部培训中心。在整整6天的时间里,大家带着问题和经验而来,学习积极性高,目的性强,课堂听讲、提问、讨论、互动的气氛异常活跃。值得一提的是,星期五下午上完课,在班主任和教务处负责老师的参与下,学员主动聚在一起交流研讨,提出和澄清问题,相互分享经验,使培训的效果大为提升。
经过一周紧张而有趣的学习,每个人都觉得受益匪浅,启示良多,大家对案例教学的概念和方法形成了一些初步的认识。
案例教学的基础和支撑点是案例研究,而案例研究又植根于更为广阔的定性研究的背景之中。只有把案例教学建立在原创性的案例研究之上,案例教学才会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以诠释学为理论背景的欧洲式案例教学,强调对文本或案例理解的多样性、超越性以及理解的主观性和主动性,不预设和期待唯一的结论,但乐见和向往自由、平等、多元的交流与对话环境。不以教者为高,不以学者为低;不以从教为卑,不以从政为尊;学习者不失明智、进德、修业之心,传授者亦有解惑、时评、治国之志。
案例教学的引人入胜之处在于它的人物、事件的情节化和故事化,容易引起教学对象的角色转换,感情共鸣,经验交融,成果共享。案例教学沿袭了英国经验主义、美国实用主义重视个别事物、重视经验知识、重视实用价值的传统,因此,案例教学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它的成败,取决于每一次教学过程都要仔细规划和设计各个环节及细节。
案例教学以有知识、有经验、有阅历的成人为对象,也许并不适合系统地传授知识,但却能激发和引导教学双方多重角度、多种立场、多种观点的思考讨论,有助于揭示和贴近实际问题的复杂性,有助于培养分析、判断、综合和抉择的能力,同时又没有阻塞由个别到一般的归纳上升路径,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的要求,自行升华或归纳出富有启发意义的结论或评论。
案例教学不是唯一和万能的教学模式,它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种手段、一个环节。案例教学并没有终结和排斥传统的教学模式(语言、板书、讲解和形体等),毋宁说,案例教学试图调动多种教学手段、运用多种教学材料达到生动难忘的教学效果。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