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月11日 星期六
党风廉政信箱
中文 English

——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层面的论析

王峰明

    本文所说的“资本话语”指的就是当前学术界、理论界发表的与马克思不同甚至是根本对立的关于“资本”的种种“观点”和“看法”, 这些观点和看法汇集在一起就形成一种颇具声势的“话语”。其主要表现是: 在资本与社会生产的关系问题上, 主张“资本生产要素论”;在资本与创造价值的关系问题上, 主张“资本创造价值论”; 将社会关系、社会存在普遍资本化的“泛资本论”。

    资本话语严重侵蚀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其一,“资本话语”在认识论上对资本本质的“扭曲”, 使得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认识基础处于“不在状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必须以对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为基础。没有对资本和资本主义的正确认识, 就没有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正确认识, 也就没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和真理基础。上述种种资本话语造成的结果之一就是混淆是非,扰乱心智。从认识论上讲, 就是一种认识危机, 一种真理危机。在此基础上决不会有真正的和谐社会和社会和谐。其二,“资本话语”在价值观上用资本逻辑的“误导”, 使得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价值纽带处于“不在状态”。积极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导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不可或缺。在认识、观念层面, 如果说把握真理遵循规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那么, 在根本上达到价值认同和文化认同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纽带和核心。上述种种资本话语造成的结果之二就是良莠不分, 颠倒黑白。从价值观、人生观上讲, 这就是一种价值危机、信仰危机。其三,“资本话语”在指导思想上对马克思主义的“解构”, 使得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原则处于“不在状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能没有马克思主义。然而, 在我国, 围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20 世纪90 年代掀起了新一轮大讨论, 2001 年达到高峰, 至今余音未绝。上述“资本生产要素论”和“资本创造价值论”就是在劳动价值论争论中出现的一股质疑和反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逆流。但反对劳动价值论决不是目的, 其矛头在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上述种种资本话语造成的结果之三就是消解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在种种资本话语的冲击下, 马克思主义受到全面挑战, 致使马克思主义边缘化, 处于“话语弱势”, 与其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地位极不相称。在中国搞社会主义, 却连“老祖宗”都不要了, 这就是国家意识形态和指导思想上的危机。这种状况不改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纯粹是一句空话。

——摘自《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