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2022.07.05

《对话中青年教师 谈谈中青班教学》系列访谈实录之一



编者按:

近些年,校(院)中青年教师在中青班授课比重不断加大,一些青年教师在教学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如何提升教学效果也有深入的思考。教务处采访组将采访相关教师,通过坦诚的聊天访谈加强教师与教师、教师与教务人员的沟通交流,以期不断提升主体班的教学质量和中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每期采访结束后,将发布访谈实录,为青年教师和新入职教师解疑释惑,提供学习参考。

本期采访的教师是领导科学教研部的江文副教授,主要围绕“教师的基本功”、“如何上好一门讲授课”、“青年教师如何成长”等问题展开。以下为访谈实录。

(采访组成员:陈聪、吴一鸣、王倩)


采访组:您在62期中青班教学评估中排在第一位,本学期的选修课也排名第一,而您是讲领导科学方面的课程,这对青年教师来说挑战很大。您是怎么做到这么受欢迎的?

江文:首先感谢教务处开展这项访谈活动,我只是一名普通党校教师,谈不上经验,谈一点自己的工作体会。

要想讲好党校的讲授课,首先我认为教师“打铁必须自身硬”,要具备一定的基本功。

在个人品质方面,一是理想信念坚定、党性要强,树立“课比天大”的价值理念;二是勇于创新,不能故步自封。比如我讲课给自己设立了“三不讲”原则:书上有的不讲;别人讲过的不讲;自己讲过的也不全讲,我的课程更新率每年都在30%-50%左右;三是坚韧皮实,心态上要坚韧,身体上要皮实;四是谦虚明达,甘当小学生,通达明理;五是尽责守纪,这是基本底线。

在必备知识方面,党校教师除了本专业知识之外,还应该具备三类知识储备。一是马列经典理论知识,掌握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二是党史党建知识,对“四史”和党的建设基本理论要烂熟于心;三是哲学文化知识,增强教学的思想性、思辨性。

在关键技能方面,一是话语转换能力,也就是将学术语言转换为政治语言、群众语言的能力,特别要注重化繁为简,干净利落;二是调查研究能力,既要做好理论研究,也要做好实证调查;三是人际沟通能力,也就是能和学员进行良好的沟通,始终围绕学员展开教学,避免自我显摆,过度教学(over-teaching);四是深度学习技能,像海绵一样吸收一切知识和经验,并在每次授课后逐一弥补之前的短板;五是语言表达能力,要学会语言艺术,抑扬顿挫、排比、叠词、反问等;六是分析归纳能力,也就是日常教学中的点评,要能在学员发言之后,及时总结凝练理论观点的能力。

在具备这些基本功的前提下,要把一门讲授课上好,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夯实理论基础。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选人用人重要论述》这门课来说,主要是研究干部制度相关问题,比如干部成长规律,干部选拔标准,干部考核评价,干部激励等,已经有很多成熟的理论支撑。要用“古今中外法”,把干部制度的理论逻辑、历史演变、中西差异都要进行系统梳理,确保授课的理论深度和厚度,在理论上让学员信服。

二是足够多的调查研究,近些年我与中组部、市委组织部、国资委等单位合作完成了关于组织人事方面的十余项课题,覆盖了党政干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各方面的干部,积累了很多的原始数据和原创性成果。将自己的科研成果有效运用于课程教学,教师自己会更自信,授课也更具说服性。

三是多和学员沟通,可以通过与学员座谈交流,聚焦于某一个问题的看法,吸取相关经验,从学员的实践工作中得到灵感与启发。比如我的《资治通鉴中的领导艺术》这门课,其中的很多观点是在和学员聊天过程中得到的启发。我会从学员的经验中抽象出一些框架模型,并在授课的过程中通过学员的问题和回应来验证。就是“一切为了学员,一切依靠学员,从学员中来,到学员中去”。

采访组:青年教师在知识经验有限的情况下,如何上好一门讲授课?您有何具体建议?

江文:第一,高度重视第一次亮相。青年教师入校无论参加任何活动,第一次一定要发挥出120%的努力,上台即决战,亮相就要亮剑,打造一个赢家“人设”。

第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在互联网时代,很多精品课都可以在网上看到。应该“博观约取、博采众长”。以我的课程为例,我几乎把能听到的相关课程和资料全部都系统学习了一遍,及时补充了自身一些知识储备的短板。

第三,循序渐进。青年教师准备课的时候,往往要经过学习-模仿-固化-优化的过程。我个人认为党校教学有四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新老师还没有适应党校的教学风格,有力气没处使,心中茫然郁闷。第二重境界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老师开始慢慢找到方向感,抓住时机乘势而上,但是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学术观点和授课风格。第三重境界是“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老师通过长时间积累和历练形成自己的风格,成为精品课教学名师,在校内外本专业领域形成较强的影响力。第四重境界是“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这是最高境界。老师必须突破自我,淡泊名利,以极度谦卑、接近自然的心态不断挑战极限,最终做到在课堂上“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在课堂外“立德好义”,成为学员所尊重景仰的党校名师。

采访组:您认为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江文:我讲三个便于观察的标准。一是学员不愿意下课。好的课程让人觉得余音绕梁,不愿离去。按照蔡元培的话来说,教师不只是“奏技者”,而要有思想和境界,其学说才能引起学员长久的思考。二是学员愿意为你的知识付费。教师要做个假设,如果学员要花钱来听你的课,他会愿意吗?如果结业三个月之后学员还在跟教师联系,比如请你去讲课、做调研交流,甚至遇到一些问题都来请教你,那这个课程就成功了,你的人格魅力也得到承认了。三是学员背后向校领导、组织部门推荐你的课。

采访组:对青年教师成长有什么建议?

江文: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年教师都非常优秀,要说建议的话,有几点小建议。一是胸有大格局。党校老师是光荣而崇高的职业,要带着使命感和责任感工作。对于首都党校的青年教师一定要做政治上的首善表率和专业上的首善标杆,不能小富即安,小成即满。二是要掌握规律。党校的教学有独特的规律,干部成长也有独特的规律,必须要不断地琢磨,循道而行。三是增强学习本领。党校教师只要肯学习钻研,总能在某一方面成就一番事业。要向书本、向实践、向老教师、向学员多方请教。

采访组:特别感谢您推心置腹、毫无保留的跟我们交流教学经验,谢谢!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