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月25日 星期四
党风廉政信箱
中文 English

    2016年11月18日,北京行政学院学报编辑部联合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在我院共同举办了“相遇与互鉴:利玛窦与中西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比利时、美国、德国、日本、韩国、越南、澳大利亚等知名高校的12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开幕式上,副院长韩久根代表北京行政学院向与会专家、学者表示了热烈欢迎。他指出,此次会议是在十三五规划北京明确新时期作为文化中心的新首都功能定位,打造世界文化名城的宏伟目标的背景下的一次中西方学术交流活动,有利于中西方学者共同探究最新文化成果,以共同推进中西方文化互鉴方面的学术研究与合作,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梁燕代表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贾文键致辞。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历史学系著名历史学家夏伯嘉教授作为学者代表,在开幕式上作了发言。开幕式由院委委员袁吉富主持,院委委员刘红雷出席了开幕式。

    开幕式结束后, 夏伯嘉教授、张耀南教授、Professor No?l Golvers (高华士教授)、  肖清和博士 、张西平教授、 张先清 教授、川原秀城教授 (Prof. Kawahara Hideki)分别就会议主题结合自己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了发言,并回答了与会学者的提问。  

    在为期两天的时间里,国内外学者围绕以下12个专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1)互鉴、传教士和知识传播

2)利玛窦与中西文化交流

3)西学在东亚:日本、韩国和越南

4)罗马教廷和耶稣会

5)文献研究

6)中西文化交流与历史人物:利类思、黄嘉略、罗文藻、殷铎泽
7)传教士年报和字典研究

8)天主教在中国

9)知识的传播:从中国到欧洲

10)在华传教士的日常生活

11)传教士与中文文学

12)西方观念中的中国

     他们以人文视角,揭示了16、17世纪以来的东西方文明交流的背景、过程和历史意义。

    知名学者、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前院长张西平指出:“ 如此规模的国际会议,组织到这样程度十分不易,期间《学报》的付出令我感动。会议效果极好,中外学者纷纷称赞,这是从2001年利玛窦进京四百年国际会议以来最有影响,最成功的国际会议,具有里程碑意义。 2001年的会议,虽在北京召开,但会议实际掌控在西方学术机构手中,个别西方学者在会中的傲慢至今记忆深刻。20年天翻地覆,20年中国全面的进步惊天地动鬼神,学术之进步、思想之锐变,仅这次会议可见一斑。君不知,近百年来这个领域主导者是西方学者,而今日中国学术进步之快,成果之丰硕,年轻学者群体崛起之宏大,这些令参会的西方学者惊叹,令台湾学者感叹不已。这是这个领城会议主导权完全由中国学者掌握的一次会议。从2001到2016我们走出了学徒期,这次会议的意义在于此,它标示着中国学术的进步。”

    此次会议不但吸引了新华社、光明日报等媒体现场采访,人民网、求是网、中国社会科学网等各大网络媒体纷纷转载。与会学者纷纷称赞,表示该会议是十几年来在中国举行的同类国际性会议中,规模较大、规格较高、学术性较强的一次学术大会。会议共收到60余篇论文,展示了该领域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涌现出一批年轻学者,标示着中国学术的进步。当今的学者正处在中国和平崛起的伟大时代,不仅应用新眼光、新观点去深入研究这段历史,而且应在更为广阔的中外各领域合作、交流的时代背景下,秉持和发扬这段历史本身所蕴含的文化互鉴精神(光明日报, 彭景晖),共筑新时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话语体系,这才是我们今天缅怀利玛窦的更大意义所在。

    会后,部分与会学者在现场解说和翻译的陪同下参观了位于我院的利玛窦及其他传教士的墓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