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多个省部级重大智库项目举办开题论证会

2024-09-11

秋季学期以来,根据学校对智库项目的管理要求,2024年度省部级重大智库项目组积极与出题单位进行对接,精心策划组织开题论证会。

8月30日,“北京科技成果作价入股模式实践面临的主要障碍及改进措施研究”项目组召开开题论证会。北京市政府研究室科技处处长杜红亮,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科技成果转化处处长闫颖,经济学教研部主任赵莉,法学教研部教授贾小雷,项目组主要成员以及决策咨询部相关人员参加此次论证会。会议由赵莉教授主持。会上,赵莉教授首都介绍了项目的立项背景。之后,项目负责人李诗洋副教授系统汇报了项目的研究主题、研究思路、问题发现、拟突破重点、预期阶段性成果以及调研方案等。在交流点评环节,与会专家结合我市工作实际,分别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角度,对科技成果作价入股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专家指出,科技成果作价入股模式有助于产研协作,目前这种模式的主要障碍在于资产确权与价值评估等环节,建议项目组从国家、地区层面进行更为系统的梳理,通过经验总结比较,为北京提炼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9月3日,“首都特别立法权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项目组召开线上开题论证会。项目组邀请了中央党校政法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从事立法研究的知名专家王立峰教授、朱力宇教授,以及市委研究室法制处、市政府研究室综合二处、市司法局立法三处等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干部作为论证专家,法学教研部主任周悦丽,项目组主要成员以及决策咨询部相关人员参加此次会议。论证会上,项目组成员李聃老师从研究主题、研究背景、研究思路、调研方案等角度对项目情况作了简要汇报。专家组充分肯定了项目研究论证的合理性、必要性,并从不同方面提出了富有启发性的指导建议。主要包括:研究中要关注审慎立法、试验立法、多元制度、法与党规协调等问题;可以适当将天津市特别立法实践作为调研对象,注重数量分析,更好反映北京立法供给;要精准解题,提高研究的规范性、调研范围的覆盖性,加快项目推进进程;要关注北京立法与首都功能的发展演变规律,更好聚焦研究内容,着眼首都功能发挥,突出区域立法、产业立法等小切口问题;在立法质量提升中,要关注新的立法法修改给地方立法带来的变化,关注地方立法中的程序问题等。

9月5日,“首都领导干部媒介素养培训与新闻发言人队伍建设机制研究”项目组召开开题论证会。项目组邀请国务院新闻办原副主任、中国公共关系协会郭卫民会长,中央网信办应急指挥中心徐波副主任、中宣部对外新闻局研究室周畅处长、北京市委网信办舆情中心王泱泱主任、北京市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隗斌副处长等专家领导参会,项目组主要成员及决策咨询部相关人员参加此次论证会。公共管理教研部邱锐教授代表项目组从研究背景、中央及北京市相关政策综述、项目组前期调研及研究基础、研究重点及创新设想、研究计划等5个方面作了汇报。与会领导专家结合自身工作、从不同角度就如何围绕项目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展开热烈讨论,会议持续了4个多小时。项目首席专家、中国公共关系协会郭卫民会长强调,新闻发布工作是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完善舆论引导机制和舆情应对协同机制。”专家提出,该项目研究以首都领导干部媒介素养培训与新闻发言人队伍建设机制为切入口,研究的是事关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大问题,在理论与实践层面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项目组要以新闻发布制度建设中面临的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为导向,探索解决政府政策解读和信息发布能力较弱、突发事件处置能力不足、热点舆论事件没有及时回应或回应不当等问题;要针对不同培训对象,设计不同培训内容,让领导干部在逐级培训中不断更新理念、提升技能。


各项目组一致认为,召开开题论证会为智库项目研究明确方向、聚焦热点、集成资源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与会专家不仅在项目研究的框架思路和研究重点方面做了很好的指导,还对北京的一些具体实践进行了深入介绍,为项目组下一步开展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会后,各项目组及时整理吸纳了专家的意见建议,下一步,将聚焦关键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扎实推进项目研究工作,努力形成高质量研究成果,为更好服务市委市政府决策贡献党校智库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