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月20日 星期六
党风廉政信箱
中文 English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行政后勤>党团工会

走进英烈故居 感悟大钊精神

发布时间:2011-07-05

——参观李大钊故居有感

建党90周年前夕,在后勤党总支的组织下,我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参观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的李大钊先生故居。在人们回顾那些风雨如磐般的岁月,追忆当初开天辟地、相约建党的创始人——李大钊先生,显得格外有意义。

大钊先生的故居是一座隐藏在深巷中的小三合院,有着老北京民居独有的安详和惬意,也正是这一座青砖灰瓦的小院,照耀了整个中国,影响了一个世纪。从红色的门楣下步入院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先生的半身铜像,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对中国革命无限美好憧憬的形象巍然屹立在我的眼前。铜像周围,一丛青竹傲然挺立,两株海棠枝繁叶茂。走过铜像,进入先生故居的主院,欧阳中石先生题写的“李大钊故居”牌匾悬于北房檐下。“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幅先生平生最爱的对联被挂在北房堂屋的墙上。一帘之隔便是先生夫妇居住的东屋,一张张泛黄的照片和简单的摆设叙说着这位伟人简朴的家风。先生的书房是在西厢房,摆满书籍的几个书柜,一张书桌,几把椅子,墙上挂着他和几位同志的画像,以及那首耳熟能详的国际歌,成为了这里全部的风景。东厢房的南屋是客房,在这里经常聚集着邓中夏、高君宇、张国焘、黄日葵、何孟雄、罗章龙等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青年知识分子,也是在这里他们为建党做准备,点燃了革命的火种。由于院子不大,短短的40分钟,整个故居就参观了一遍。

参观完故居及陈设之后,同志们又一起观看了以李大钊生平为题材的实景话剧《父亲·李大钊》。话剧通过简单的事例,重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先驱李大钊先生的伟大一生。整个参观活动在高亢的国际歌歌声中结束。

离开故居,我心中久久不能平复,先生在我的脑海中的印象由之前的模糊突然变得具体、深刻、崇高了起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体现了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伟大思想和精神境界,也是他一生精神风范的真实写照。

大钊先生的一生是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一生。“以宇宙之青春,为自我之青春,宇宙无尽,即青春无尽,即自我无尽”,正像他自己说的这句话一样,他在中国第一个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宣传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为此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生在目睹了祖国山河惨遭蹂躏,人民生活凄苦不堪之后,立志要寻求救国的“良药”,把人民解放和祖国的复兴当作自己毕生的事业,为“我理想之中华”奋斗不息。十月革命爆发后,先生以敏锐的眼光,看到了中华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获得解放的希望,他欢呼“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先生以自己柔弱的“铁肩”担负起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领导革命运动,创建中国共产党和神圣无比的“道义”,他用手中的“妙笔”写下了一篇篇鼓舞人心、揭露暴行的“文章”。

大钊先生的一生是自奉俭约、不畏残暴的一生。先生每月收入有300多块银元,妻子却经常难为无米之炊,先生把大部分收入用于革命事业和帮助贫困学生,以致先生在当北大图书馆馆长时,校长蔡元培不得不令会计扣下一部分工资给他妻子作为家用。先生面对酷刑,神色不变,严格保守党的秘密,独自承担全部责任,并希望解救同时被捕的青年同志。面对令人毛骨悚然的绞刑,先生第一个从容地走上了绞刑台,凛然高呼“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们已经培养了很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中国共产党万岁!”遇难后,先生家无余财,妻子靠各界友人的接济生活,李大钊的灵柩则停放在浙寺整整6年后才在大家的捐助下,由北大师生送往西郊万安公墓下葬。

大钊先生的一生是短暂但又无限的一生。先生英勇就义时,年仅38岁,但他却为苦难中的中国人找到了共产主义的良药,他把革命的火种播撒到了中国的土地上。一个李大钊在敌人的酷刑中倒下,数以万计的李大钊重又站立了起来。先生把他们取名为共产党——“共产主义者最终是要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以大钊先生为代表的先烈们独具慧眼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把中国领上了共产主义道路;他们坚定信念,在敌人的酷刑下永不低头;他们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了新民主主义,让四万万中国人站立在世界的东方;他们一切为了人民,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让人民的生活更加安康。他们就是我心中的“李大钊”,就是我心中纯洁的共产党。


(后勤服务中心印刷厂 罗 政)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