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2024.12.20

《观园》2024年评审会纪实

12月13日下午,《观园》评议会在图书馆第二会议室举行,童萍副校(院)长出席并讲话。会议邀请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理论动态》编辑部主任黄珊、北京日报社编委、客户端编辑部主任王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副主编赵英臣等专家参加评议;我校《新视野》主编马相东、《北京行政学院学报》副主编韩德奎、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党校副教授崔沛然以及硕士研究生代表马泽轩一同参加。会议由图书馆馆长、《观园》主编马小红主持,《观园》编辑部全体成员参会。

《观园》编辑部副主任于书平介绍了《观园》2024年发文数量和结构、栏目设置、重点内容、作者队伍等基本情况,汇报了在文章体例、审校制度、新品牌栏目、影响力和出版流程等五个方面的工作进展及存在的不足。马小红从选题设想、宣传推广和制度建设三个方面介绍了《观园》的工作计划,2025年,《观园》将持续追踪重要时间节点和历史事件策划热点聚焦栏目的选题,结合校院工作实际推出“京华实践”特色栏目,完善审稿退稿机制、外审机制和成果转化反馈机制,坚守“四个服务”定位,向首善一流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的建设目标迈出坚实步伐。

与会专家和作者代表围绕《观园》出版特色、栏目设置、选题策划及设计风格等方面展开了深入探讨,一致认为《观园》在理论深度、实践性和编辑规范性上保持了较高水准,体现了党校特色、首都特色和时代特色。与此同时,专家们也为《观园》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富有建设性和操作性的建议。

黄珊主任认为,《观园》选题设置深入聚焦,栏目建设丰富多样,出版定位清晰明确,文章的理论水平较高、编校质量高,她提出四点建议,一是服务首都发展大局,发挥首都党校(行政学院)优势,打造新亮点;二是立足“四个服务”的定位,不断提升理论性;三是拓宽理论视野,扩大《观园》容量;四是增强探索性和前瞻性,体现《观园》内部性。王然主任评价《观园》关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时紧扣社会热点,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他强调“京华实践”栏目可以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经济改革、党的建设等当前热点,为北京市的重点工作提供支持,同时建议抓住历史节点和重要事件,进一步丰富内容,使《观园》更具时效性和吸引力。赵英臣副主编认为,《观园》内容和风格已经形成稳定模式,定位清晰、栏目设置齐整、选题策划醒目、版式风格清新,有思想、有实践、有特色、有追求、有亮点,应更好地打造和强化重视实践、勇于探索的优势,落实“短、实、新”要求,立足党校,围绕提供高质量的原创性信息产品下功夫。一要依托党校特有资源和优势,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多发表既有理论水平又有现实针对性的好文章;要多了解来自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学员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急,抓住他们在促进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深入研究,找出答案。二要组织小型高端的学术沙龙或工作坊来加强选题策划、邀约稿件,提升文章质量。三要打造精品栏目,体现前沿性、时代性和针对性、生动性,增强刊物的可读性和吸引力,当下尤其要围绕京华大地实践中心建设,做好首都经验理论化研究,彰显首都特色和优势。

马相东主编认为在编辑部人员有限的情况下,能够打造出设计精美、栏目丰富、结构合理、文章质量高的双月出版物,实属不易,他提出两点建议,一是优化排版设计,提升整体美观度;二是加大对研究生群体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发表机会,助力他们的学术成长。韩德奎副主编在发言中指出,《观园》通过年度固定色彩轮换的设计模式,简化了工作流程,同时保持了独特的设计风格,尽管人力和经费有限,《观园》仍凭借较高的品质在北京党校系统内影响力显著,其孵化功能对学科建设和校内文章发表起到了重要支持作用,未来可以考虑进行容量的扩展和转为正式刊物公开发行。崔沛然副教授感谢《观园》为基层党校教师搭建了一个宝贵的学术交流平台,并提出以下期望,一是《观园》探索转为公开发表的平台,激发基层党校教师投稿积极性;二是加强与基层党校的对接和宣传,畅通征稿信息;三是进一步提升数字化水平,便于学术动态交流,她还对《观园》未来的“京华实践”栏目表示期待。马泽轩同学认为,《观园》为在读研究生提供了一个高质量的理论交流和学习平台,具有以下优势:一是编辑工作认真负责,程序严谨;二是内容质量高、丰富多元;三是具备激励作用,在引导研究生科研创作的同时提供一定的物质奖励,最后提出为研究生增加更多的发表机会和完善退稿反馈机制两点建议。

童萍副校(院)长在总结发言中指出,《观园》具有明确的服务定位,与《新视野》《北京行政学院学报》形成差异化和互补性,未来应进一步聚焦目标读者,优化栏目设置,突出重大政治理论、首都热点难点问题等特色选题,重视“研究生园地”栏目在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她进一步强调,新设置的京华实践栏目,要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京华实践教研中心的建设,依托高质量项目团队打造的体系化现场教学和精品案例,充分展现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同时,建议加强与基层党校的合作,挖掘鲜活实践内容,使《观园》既有理论高度又接地气,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影响力,为党校发展贡献更多成果。

本次会议为《观园》未来一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优化建议,明确了继续提升内容质量、优化栏目设置、聚焦核心读者作者需求等重要任务。《观园》将进一步突出理论深度与实践特色,围绕首都发展、党的建设、京华实践等热点主题,打造具有鲜明党校特色的内容。同时,通过加强与学员、基层党校的对接,完善研究生发文的支持机制,以及提升宣传力度,不断扩大《观园》影响力,为党校系统学术交流和理论创新提供更加优质的平台。

(撰稿:曹培培)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