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0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党中央就十分重视加强党内教育、培训干部工作。1924年5月党的三届一次中央执行委员会上海扩大会议通过了《党内组织及宣传教育决议案》,提出“党内教育的问题”,“要急于设立党校养成指导人才”。1925年初,党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再次强调“设立党校有系统地教育党员”的必要性。10月初,在北京召开的中共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上更是明确指出,开办各地党校是一项重要工作。
1925年10月,中共中央批准北方区委创办党校的计划,罗亦农任校长。第一期学员近百人,来自北方区委所辖各地党团骨干。学员选派的条件是: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学习心切,有培养前途的党团员。党校校址设在蒋养房胡同(今西城区新街口东街)的一所四合院内,南屋正厅敞开的三间房为教室,东耳房一间为校长罗亦农的办公室兼宿舍,西耳房为文书室和图书室,东西厢房各三间为学员宿舍。
党校对外公开名称是“北京职业补习学校”,并向北京市教育局申请了注册。李大钊出席开学典礼,并发表重要演说,详细阐述了当前革命的大好形势和党校的任务,勉励学员们抓紧时间,努力学习革命的本领,以备结业后,奔赴火热的革命战场,为革命为党的事业作出贡献。开学后,罗亦农讲政治经济学常识、历史唯物主义和世界革命史;赵世炎讲列宁主义、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斗争、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任务、职工运动和农民运动;陈乔年讲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党的建设和世界革命形势、国际工运;萧子璋讲共青团的任务和学生运动;刘伯庄讲国共合作统一战线问题。党校的“最后一次党课”,是李大钊主讲的《土地与农民》。
李大钊
罗亦农
第一期学员经过三个多月学习后结业。由于北京的政治环境日趋恶化,党校没有能按原计划长期办下去。但是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较早的党校之一,为北方地区培养了一批急需的干部骨干,对北京各地党组织的建设和革命活动的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党员干部教育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北方区委党校是我们党成立的最早的两所党校之一。时至今日正好100年。
撰稿:韦磊 编辑:蔡雯 审核:王春虹 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