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2024.07.21

通州区委党校发挥基层治理研究中心作用促进副中心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


北京城市副中心基层治理研究中心在通州区委党校挂牌后,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立足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紧扣“为党献策”,谋划和推进党校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围绕北京城市副中心基层治理着力“谋大招、出实招、创新招”,圆满完成区委、区政府委托的各项工作任务。

聚焦治理出实招,依托平台提效能。区委党校高度重视基层治理智库建设,把发挥智库作用当作一项重要工作。一是定机制,作部署。研究中心挂牌后,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组织运行、工作重点、保障措施等具体内容,形成治理研究中心工作的机制保障,激发党校教师参与副中心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二是搭平台、聚智慧。依托基层治理专家工作室团队,研究中心广泛开展治理专家、高校和政府机构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工作信息交流,发挥了牵头组织和衔接纽带作用。立足中央社会工作部职能调整大背景,围绕治理热点问题与民政局、北京物资学院和多家社会智库开展研讨交流,凝聚了智慧,开拓了视野。三是走出去、展风采。下半年,党校智库专家服务区、街道(乡镇)和城乡社区工作三级咨询12次,参与指导5个乡镇街道治理工作品牌的创建梳理,陪同区委相关领导开展基层治理调研2次,参加全国性专业交流平台2次。中心专家应邀参加中国社区发展协会组织的“中国式现代化与基层治理学术交流会”和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组织的“新时代民政智库座谈会”,林学达副教授被聘为“中国社区发展协会第二届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

围绕决策谋实招,教学科研双促进。研究中心在副中心基层治理规划解读、政策实施、机制设计上做好参谋和助手,同时实现资政成果和教学培训的双向促进。一是资政成果集中涌现,服务决策精准有效。形成领导参阅咨询报告4篇,其中《“五线工作法”对副中心城乡社区治理的启示及建议》《关于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物业服务规范化治理的问题及建议》2篇获区委孟景伟书记的肯定性批示,部分建议被区委相关报告引用。二是高站位开展研究,团队协同效应明显。立足高站位研究治理前沿问题,在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成功立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北京社会智库)创新发展研究”课题,中心成员团结协作,完成了对首都29家社会组织智库的线上问卷和线下访谈,中期评估受到好评;在市党校系统立项物业类治理智库课题(获结项资格)、市思政研究会立项的社区议事协商类课题和区法学会立项的社区书记法治素养课题皆顺利完成;公开发表相关论文1篇。三是咨政服务与教学培训双向促进、共同赋能基层治理。研究中心两位教师基于调研访谈,撰写张家湾镇、梨园镇、玉桥街道、新华街道4个副中心案例入选《首都乡镇街道书记接诉即办谈访谈录》一书。依托党校培训阵地、宣讲阵地,设计“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城乡社区协商实务”“基层协商案例写作”等专题,在主体班次培训班、下基层宣讲和区民政业务培训等班次上共讲授20余场,提升了基层党员干部的治理能力。

今后,区委党校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基层治理研究中心立足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继续发挥党校人才智库作用,重视与相关高校党委政府部门的交流,把“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使命任务与副中心基层治理的中心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党校智库作用。

(撰稿:袁丽丽、林学达 审核:惠学刚 李晋红 编辑:杜红立)



最新发布